食品本身就存在化學物質。例如食鹽是人類不可或缺的。食用食鹽不僅為了增味,更是人體機能的需要。如果人體中缺少了鹽分,人就會頭暈、全身泛力、不思飲食,長期下去就會引發許多疾病,如毛發變白。
醋是我們生活中用的較多的調味品,它除了調味以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作用。例如:醋可以開胃,促進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吸收,使食欲旺盛,消食化積;醋有很好的抑菌和殺菌作用,能有效預防腸道疾病、流行性感冒和呼吸疾病;醋可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是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人的一劑良方;
醋對皮膚、頭發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醋可以消除疲勞,促進睡眠,并能減輕暈車、暈船的不適癥狀;醋還能減少胃腸道和血液中的酒精濃度,起到醒酒的作用;醋還有使雞骨、魚翅軟化,促進鈣吸收的作用。
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種含乙醇的飲料。有白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白酒由于其醇的含量高,營養價值有限;而黃酒、葡萄酒和啤酒等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黃酒中含有二十一種氨基酸,啤酒被稱為“液體面包”,是因為其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酒有疏通經絡、消疲解毒、祛濕驅寒、去腥增香的作用。酒對人體的利與害,關鍵在于“量”,適量飲酒對人體是有益的,適量飲酒有助消化,能減輕心臟負擔,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還有加速血液循環,改善代謝的功能。但過量飲酒會帶來嚴重危害,酒精主要是由胃吸收,過量飲酒能破壞胃粘膜及粘液,從而導致胃炎、胃粘膜糜爛,嚴重者可導致急性胃出血、胃潰瘍等病癥。肝是酒精代謝、降解的主要場所,酒精對肝有直接的損傷作用,常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酒精對神經系統的損害也較明顯,可致大腦萎縮,智力減退。
味精是中國菜中用的最多的調味品,主要增加食物的鮮味,也可用于調味汁和做湯。味精對人體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鮮味,引起人們食欲,有助于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 ℃以上的高溫中使用味精,鮮味劑谷氨酸鈉會轉變為對人體有毒的焦谷氨酸鈉。由于炒菜時油溫一般在150~200 ℃,這會使味精變成有毒性的焦化谷氨酸鈉,所以,對于加入味精的“半成品”配菜的烹飪,應以蒸、煮為妥。還有如果在堿性環境中,味精會起化學反應產生有不良氣味的谷氨酸二鈉,失去其調味作用,所以要適當地使用和存放。攝取過量可能會導致胃癌和人類內臟疾病。
人們穿的衣料大多是化學纖維,化學纖維有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人造纖維的名牌產品有粘膠纖維和醋酸纖維(人造絲)等。
化學合成纖維,以煤、石油、天然氣為原料制成,有挺拔、耐寒、易洗、快干等優點。但對人體有很多不利方面。其中聚酰胺纖維(尼龍)和聚丙烯腈纖維(腈綸),可能引發皮膚變態反應;
人造絲服裝易引起感冒,對患有鼻炎、咽喉炎、扁桃體炎、氣管炎、肺炎、肺結核、肺氣腫、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腎炎等的人,也有促使病癥發作,加重病情,延長病程,妨礙痊愈的不良作用,因此易患感冒及與寒濕有密切關系病癥的人,均不宜穿人造絲服裝;
用化學纖維布料做內衣易形成過敏,造成局部皮膚的瘙癢、疼痛、紅腫、水皰等過敏性皮膚炎癥以及臭味和頭痛,由于化纖能吸附大量的塵埃,因此還會因塵埃刺激支氣管膜造成支氣管哮喘發作,有過敏癥的人和嬰幼兒更不要用化纖衣料做內衣內褲;
尼龍內褲還會引起尿急、尿頻、尿痛等泌尿系感染;夏季經常穿化纖內褲,常致股癬、濕疹等皮膚病。紡織物中的甲醛可以起到防皺、防縮、阻燃的作用,甲醛作為樹脂整理劑、染色助劑、柔軟劑等用于紡織加工中,甲醛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長期接觸可使皮膚干燥,它對粘膜也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眼部燒灼感、流淚、結膜炎、嗅覺喪失等病癥,甚至可能誘發癌癥。
當人穿著甲醛超標的服裝使身體受影響時,輕微的癥狀表現是流眼淚、咳嗽、接觸性皮炎、手指及指甲發痛等,嚴重時會出現失眠、頭暈、頭疼等癥狀。長時間穿甲醛超標的服裝,吸入低劑量甲醛逐漸累積也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結膜炎、咽喉炎、哮喘、支氣管炎等疾病。
地毯作為一種裝飾性與實用性兼備的家居用品,逐漸成為家庭裝飾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地毯主要分為羊毛毯和化纖毯兩類:
純毛地毯手感柔和、彈力大、拉力強、質地厚實、腳感舒適,是高檔的地面裝飾材料;化纖地毯也稱為合成纖維地毯,是以錦綸(又稱尼龍纖維)、丙綸(又稱聚丙烯纖維)、腈綸(又稱聚丙烯腈纖維)、滌綸(又稱為聚酯纖維)等化學纖維為原料,是一般裝修中常用的地面裝飾材料。
化纖地毯在使用時可向空氣中釋放甲醛以及其它一些有機化學物質如丙烯腈、丙烯等,地毯的另外一種危害是其吸附能力很強,能吸附許多有害氣體如甲醛、灰塵以及病原微生物,尤其純毛地毯是塵螨的理想滋生和隱藏場所。
地毯在制造中所使用的背襯材料是采用膠結力很強的丁苯乳膠、天然乳膠等水溶性橡膠作膠黏劑粘合而成的,這些膠黏劑在使用時可以揮發出大量有機污染物。室內裝修污染是家居的主要污染來源:
來自建筑物自身的污染。建筑物自身的污染是室內“毒氣”的第一來源。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冬季施工過程中,在混凝土墻體中加入混凝土防凍劑,另一種是為了提高混凝土的凝固速度,使用高堿混凝土膨脹劑和早強劑。混凝土外加劑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施工速度。
但是這些外加劑中含有大量氨類物質,在墻體中隨著溫、濕部是由油相組成,小乳滴因其比表面積小,乳滴中的油相在水相中的溶解度較大,相反,大乳滴中的油相在水相中的溶解度較小,那么不同乳滴中的油相之間存在一個化學勢差,使小乳滴中的油相不斷溶解在水相,然后在大乳滴中析出,以消除化學勢差,最終使得乳滴平均粒徑不斷變大。發生奧氏熟化時,油相通過水相中的不斷溶解析出,并不需要乳滴之間相互接觸。
合并是指相近兩個或多個小乳滴破裂并聚集在一起形成大乳滴的現象,此時乳滴的膜已經破壞或性質發生了改變,是不可逆現象。通常將合并過程分為兩個階段:膜的厚度減小和膜的破裂。現已證明乳液的穩定性與油水界面的粘彈性有關。乳化劑的作用類似支架,提高了膜的機械強度,保護乳滴避免合并。通過選擇合適的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以提高油水界面膜的強度,可以達到延緩合并發生的速率的目的,提高納米乳的穩定性。
上一篇:實驗室安全事故及預防措施
下一篇:化學學科的基本思想與核心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