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zhì)
1.臨界膠束濃度(CMC):表面活性劑分子締合形成膠束的最低濃度。當(dāng)其濃度高于CMC值時,表面活性劑的排列成球狀、棒狀、束狀、層狀/板狀等結(jié)構(gòu)。
2.親水親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劑分子中親水和親油基團對油或水的綜合親合力。根據(jù)經(jīng)驗,將表面活性劑的HLB值范圍限定在0-40,非離子型的HLB值在0-20。
混合加和性:HLB=(HLBa Wa+HLBb /Wb) / (Wa+Wb)
理論計算:HLB=∑(親水基團HLB值)+∑(親油基團HLB)-7
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zhì)
3、增溶作用
1)膠束增溶:水不溶性、微溶性藥物在膠束溶液中溶解度顯著增加
非洛地平-----0.025%吐溫-----10倍
(表)親水基團---親油基團,
(藥)極性基團---非極性基團
?cmc,“表”的量?,膠束?,增溶量?,最大增溶濃度(MAC)
表面活性劑的應(yīng)用
1.增溶:C>CMC ( HLB13~18)
增溶體系為熱力學(xué)平衡體系
CMC越低、締合數(shù)越大,增溶量(MAC)就越高
溫度對增溶的影響:溫度影響膠束的形成,影響增溶質(zhì)的溶解,影響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
Krafft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隨溫度增加而急劇增大這一溫度稱為Krafft點, Krafft點越高,其臨界膠束濃度越小
曇點:對于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溶解度急劇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現(xiàn)混濁,這一現(xiàn)象稱為起曇,此溫度稱為曇點。在聚氧乙烯鏈相同時,碳氫鏈越長,濁點越低;在碳氫鏈相同時,聚氧乙烯鏈越長則濁點越高。
2.乳化:
HLB:3-8 W /O型乳化劑:Tween;一價皂
HLB:8-16 O/W型乳化劑:Span;二價皂
3.潤濕:(HLB:7-9)
4.助懸:
5.起炮和消泡
6.消毒、殺菌
7.去污劑
上一篇:實驗室生物指示劑的基本知識
下一篇:實驗室標準溶液的使用和貯存
© 2005-2025 西安斯坦利化學(xué)商城1 版權(quán)所有,并保留所有權(quán)利。 東大街 E-mail: 377105815@qq.com 陜ICP備180006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