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化工故事:摔不碎的玻璃瓶
時間: 2018-04-10 來源:西安斯坦利化學商城1
斯坦利化工故事:摔不碎的玻璃瓶
1903年的一天,法國化學家貝奈第特斯在實驗室整理儀器,不小心將一只玻璃瓶子掉在地上。只聽見“嘣”一聲響,貝奈第特斯想:“糟了,摔破了!”
他連忙俯身去撿,卻發現藥瓶一點也沒有破,只是上面有一些裂紋。貝奈弟特斯感到很奇怪,這么薄的瓶子掉在地上,理當摔得粉碎,可這個瓶子雖然布滿了橫七豎八的裂紋,但整個瓶子仍然完好,而且瓶中藥液也沒有流出。
這件事若是別人碰上,也許只是感到慶幸,并不會去追究原因。但貝奈弟特斯不同,他撿起瓶子看了看上面的標簽,知道它以前盛過一種藥水:硝化纖維的乙醚溶液。除此之外,瓶子再無其他特別之處。這個瓶子怎么沒摔破呢?由于當時手頭很忙,來不及細想,他便把燒瓶暫時放在一邊。只是在燒瓶上貼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道:“1903年11月,這只燒瓶從3米高的地方摔下來,拾起來就是這個樣子。”
沒過幾天,貝奈弟特斯從報上看見一則消息:一輛客車發生事故,乘客被車窗玻璃劃破了手和臉,鮮血直流……
看到這則新聞,他腦海里浮現出前幾天實驗室掉瓶子的情景。他想:“瓶子掉在石板上都不破,如果這種摔不破的玻璃裝在車窗上,那該多安全啊。”
貝奈弟特斯迅速配制了之前摔的那個瓶子里曾經裝過的藥水,并反復實驗:他把藥水涂在別的瓶子上,待溶液揮發結膜后,讓瓶子從不同的高處掉下來,瓶子果然摔不破,他為此高興極了。
他進一步推想:“這是單片玻璃,如果用配制的藥劑把兩層玻璃粘在一起,會不會更堅硬呢?”
于是他將透明的硝酸纖維素夾在兩層玻璃之間,使之牢固粘合,然后劇烈振動玻璃,用力撞擊玻璃,最多會出現一點不起眼的裂紋。
就這樣,一種摔不碎、打不破的玻璃——安全玻璃問世了。如今,這種玻璃被廣泛應用于汽車、火車、飛機、輪船上。
共執行 456 個查詢,用時 0.348186 秒,在線 729 人,Gzip 已禁用,占用內存 5.348 MB

3秒提交 - 5秒響應 - 3分鐘完成需求確認
找專業化工商城,就是這么簡單
?:029-87422640Tel:1779187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