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化學實驗器皿|放線菌培養特征的觀察。放線菌是介于細菌與真菌之間的一類微生物,其菌體為絲狀體,伸人培養基內的為基內菌絲,也稱營養菌絲,生長在培養基表面的為氣生菌絲。
氣生菌絲的上面可分化形成孢子絲,有各種形狀,如直立、波浪、螺旋等。孢子絲可進一步分化形成孢子,孢子的形狀大小也不相同,是分類的重要依據。
放線菌的菌落早期和細菌菌落相似,后期形成抱子菌落呈粉狀、干燥,有各種顏色,呈同心圓放射狀。
1.實驗材料
顯微鏡、載玻片、酒精燈、接種環、石炭酸復紅、解剖刀、蓋玻片、培養皿、高氏1號合成培養基、豐加鏈霉菌(Streptomycestoyocaensis)及菌落。
2.方法與步驟
(1)水浸片法的制作及觀察取潔凈載玻片,滴加無菌水一滴。用接種環挑取經過28-30℃培養4-5d的放線菌菌落少許,置于載玻片的無菌水滴內。取潔凈蓋玻片一塊,先將蓋玻片一端與液滴接觸,然后將整個玻片慢慢放下避免產生氣泡。置于顯微鏡下用高倍鏡觀察。
(2)印片法的制作及觀察該方法的優點是不打亂抱子的排列狀態。
①取菌:取片干凈的載玻片,用解剖刀切取一個完整的放線菌菌落(帶培養基切下),放在一載玻片的中央(注意菌落應正放)。然后將另一載玻片在酒精燈下微微加熱后,蓋在這一菌落上面,用接種環或解剖刀輕輕按壓,然后小心拿下上面這塊玻片(不可在菌落上移動)。
②固定:將取下的玻片,通過火焰固定。
③染色:用石炭酸復紅染色30s,然后水洗,風干。
④鏡檢。
(3)陜西化學實驗器皿|放線菌培養特征的觀察。埋片法的制作及觀察將培養基融化后倒人平板,待凝固后挑取少量放線菌抱子接入培養基上,在接種線旁傾斜插人無菌蓋玻片。28.30℃培養4-5d后,菌絲沿玻片向上生長,待菌絲長好后,取出玻片放在一干凈載玻片上,置于顯微鏡下觀察。
下一篇:陜西水質總磷測定十步驟